计算机网络复习:第二章 物理层


物理层

基本概念

物理层主要任务: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,即定义标准

物理层接口特性

1. 机械特性:定义物理连接的特性,规定物理连接时所采用的规格、接口形状、阴线数目、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。(看得见的物理特性)
2. 电气特性:规定传输二进制位时,线路上信号的电压范围,阻抗匹配,传输速率和距离限制等。(看不见的物理特性)
3. 功能特性: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表示何种意义,接口部件的信号线的用途。(意义、用途)
4. 规程特性: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。

三种通信方式

  1. 单工通信
    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,仅需要一条信道
    eg:广播
  2. 半双工通信/双向交替通信
    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或接受信息,但任何一方都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,需要两条信道
    eg:对讲机
  3. 全双工通信/双向同时通信
    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,需要两条信道
    eg:打电话

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

串行传输:将表示一个字符的8位二进制数按由低位到高位的顺序依次发送。
速度慢、费用低、适合远距离(因为只需要一条信道,远距离成本低)




并行传输:将表示一个字符的8位二进制数同时通过8条信道发送。
速度快、费用高、适合近距离



eg:打印机

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

同步传输:在同步传输的模式下,数据的传送是以一个数据区块为单位,因此同步传输又称为区块传输。在传送数据时,需先送出1个或多个同步字符,再送出整批的数据。(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是统一的)




异步传输:异步传输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,小组可以是8位的1 个字符或更长。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,而接收方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。传送数据时,加一-个字符起始位和一一个字符终止位。



码元

码元是指用一个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( 数字脉冲),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,是数字通信中数字信号的计量单位,这个时长内的信号称为k进制码元,而该时长称为码元宽度。当码元的离散状态有M个时(M大于2),此时码元为M进制码元。

1码元可以携带多个比特的信息量。
eg:


2进制码元 → 码元的离散状态有2个 → 对应2种高低不同的信号波形 → 可以用0,1分别代表一种波形 → 1码元携带1bit信息量

4进制码元 → 码元的离散状态有4个 → 对应4种高低不同的信号波形 → 可以用00,01,10,11分别代表一种波形 → 1码元携带2bit信息量

码元传输速率:数据的传输速率,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(1s传输多少个码元),单位是波特(Baud)。码元速率与进制数无关,智育码元长度T有关。

信息传输速率:表示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二进制码元个数(1s传输多少个比特),单位是比特/秒(b/s)。

例题1:
某一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是四进制码元,4s传输了 8000个码元,求系统的码元传输速率是多 少?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少?若另一通信系统传输的是十六进制码元,6s传输了 7200个码元,求他的码元传输速率是多少?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少?并指出哪个系统传输速率快?
答案:



例题2:
已知八进制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为1600B。试问变换成二进制数字信号时的传输速率是多少?

答:

$$ 1600 \times \log_2^8=4800b/s $$

例题3:
已知二进制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为2400b/so试问变换成四进制数字信号时,传输速率为多少波特?
答:

$$ 2400 \div \log_2^4 = 1200B $$

失真

码间串扰:接收端收到的信息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清晰界限的现象。

奈氏准则

奈氏准则:在理想低通(无噪声,带宽受限)条件下,为了避免码间串扰,极限码元传输速率为$2W$Baud, $W$是信道带宽,单位是Hz
极限数据率:

$$ 2W\log_2^V (b/s) $$

其中V是码元的种类数

推论:

  1. 在任何信道中,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,若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,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问题,使接收端码元的完全正确识别成为不可能。
  2. 信道的频带越宽(即能通过的信号高频分量越多),就可以用更高的速率进行码元的有效传输。
  3. 奈氏准则给出了码元传输速率的限制,但并没有对信息传输速率给出限制。
  4. 由于码元的传输速率受奈氏准则的制约,所以要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,就必须设法使每个码元能携带更多个比特的信息量,这就需要采用多元制的调制方法。

例题:
在无噪声的情况下,若某通信链路的 带宽为$3k$Hz ,采用4个相位,每个相位具 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,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是多少?

答:
信号共有$4 \times 4=16$种变化,即有16种码元。
所以最大传输数据率为:

$$ 2 \times 3k \times 4 = 24kb/s $$

香农定理

噪声存在于所有的电子设备和通信信道中。由于噪声随机产生,它的瞬时值有时会很大,因此噪声会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产生错误。但是噪声的影响是相对的,若信号较强,那么噪声影响相对较小。因此,信噪比就很重要。
信噪比=信号的平均功率/噪声的平均功率,常记为S/N,并用分贝(dB)作为度量单位,即:

$$ 信噪比(dB)=10\log_10(S/N) $$

香农定理:在带宽受限且有噪声的信道中,为了不产生误差,信息的数据传输速率有上限值。

$$ 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=Wlog2(l+S/N) (b/s) $$

S/N指信噪比

推论:

  1. 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,则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。
  2. 对一定的传输带宽和一定的信噪比,信息传输速率的上限就确定了。
  3. 只要信息的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,就一定能找到某种方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。
  4. 香农定理得出的为极限信息传输速率,实际信道能达到的传输速率要比它低不少。

例题:二进制信号在信噪比为$127:1$的$4k$Hz信道上传输,最大的数据速率可达到多少?
解:
对于奈氏定理:

$$ 2 \times 4000 \ \log_2^2 = 8000 b/s $$

对于香农定理:

$$ 4000 \times \log_2^{1+127}=28000b/s $$

从两个结果中选择偏小的那个结果:即$8000b/s$。

编码

信道:信号的传输媒介。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介质,因此一条通信线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。

信道上传送的信号

  1. 基带信号:放到数字信道上传输,
  2. 宽带信号:放到模拟信道上传输。

数据转成数字信号:编码
数据转成模拟信号:调制

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



  1. 非归零编码
    高1低0
    优点:编码容易实现
    缺点:没有检错功能,且无法判断一个码元的开始和结束,以至于收发双方难以保持同步。(比如连续一串1,信号是一条很长的直线,接收端很难确定信号长度)
  2. 归零编码
    信号电平在一个码元之内都要恢复到零的编码。(每一周期后半段都是0)
  3. 反向不归零编码



    信号电平翻转表示0,信号电平不变表示1。
    缺点:当数据全1的时候信号不翻转,依然无法判断信号长度

4.曼彻斯特编码★
将一个码元分成2个相等的间隔,前低后高表示1,前高后低表示0。(也可能采用相反的规定)
优点:每个码元中间出现电平跳变,位中间的跳变既做时钟信号又作数据信号,克服了前面3种编码的优点,实现自同步
缺点:一个码元都被调成2个电平,所以数据传输速率只有调制速率的1/2。

  1.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
    常用于局域网传输
    同1异0
  2. 每个码元中间都有一次电平跳转。
  3. 码元为1,则前半个码元的电平与上一个码元的后半段电平相同。
  4. 码元为0,则前半个码元的电平与上一个码元的后半段电平相反。
    优点:可以实现自同步,且抗干扰性强于曼彻斯特编码。
  5. 4B/5B编码
    比特流中插入额外的比特来打破连续的0和1,也就是用5个比特来编码4个比特的数据,之后再传给接收方,因此称为4B/5B。编码效率为80%
    4比特,共有16种组合,每种组合都有一种5比特编码与之对应。剩余的16种5比特编码作为控制码(帧的开始结束、线路状态信息)或保留。

调制

调制:在发送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
解调: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

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

常见的调制方法(不重要)




例:某通信链路的波特率是1200Baud,采用4个相位,每个相位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,则该链路的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少?
解:
码元种类共有4个相位×4种振幅=16种
信息传输速率为:

$$ 1200 \times \log_2^{16} = 4800 b/s $$

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

1. 抽样:对模拟信号周期性扫描,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。
为了使所得的离散信号能无失真地代表被抽样的模拟数据,要使用采样定理进行采样:

$$ f_{采样频率}≥2f_{信号最高频率} $$

2. 量化:把抽样取得的电平幅值按照一定的分级标度转化为对应的数字值,并取整数,这就把连续的电平幅值转换为离散的数字量。

3. 编码:把量化的结果转换为与之对应的二进制编码。

声明:奋斗小刘|版权所有,违者必究|如未注明,均为原创|本网站采用BY-NC-SA协议进行授权

转载: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- 计算机网络复习:第二章 物理层


Make Everyday Count